Wednesday, April 30, 2008

三十六计:第四计 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局面,而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方法;
刚柔相互转化这是从损卦中推演出来的计谋。


机智的法官

有一位王子,听说有一个城市的法官办案很有能力,他就装扮成一个商人,
到那个城市去探听探听。
走到半路,被一个枯瘦如柴的乞丐挡住了。那乞丐向王子讨了些钱,
还恳求骑上王子的马,一起进城。好心的王子答应了。
他俩骑在一匹马上,乞丐说马是他的,只因为可怜这个精疲力尽的买卖人,
才让他骑上马来。他俩争执不下,又没有第三人作证,只好去见法官。
到了法庭,前面还有两个案子,他俩排在后面等候。
一个案子是读书人和一个不识字的阔佬争一个女仆,都说女仆是自己家的,
法官说,把女仆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另一个案子是卖布人和一个卖油人的事,都说对方抢了自己的钱。
法官说,把钱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轮到王子和乞丐,他俩都说那匹马是自己的。
法官还是说,把马留下,你俩明天再来。
第二天,他们都按时到了法庭。
法官对读书人说,女仆是你的,你把她带走吧。
那个不识字的阔佬挨了五十大板,被轰了出去。
接着,法官把卖布仁传来说,这钱是你的,那卖油的诗歌盗贼,将受到惩罚。
最后法官问王子和乞丐,能不能在许多匹马中认出自己的马,他俩都说能。
法官就把他俩带到一个马棚前。
结果,两人都毫不费劲地从几十匹中认出了那一匹。
可是,法官却对王子说,把马牵走,你是真正的主人。
随后,把那个乞丐打了五十大板,赶出去。
三起案子,法官判得干净利落。王子很纳闷,便说明了自己的身份,
要法官说说,是怎么判断这三起案子的。
原来,第一个案子,法官在判案前,
叫那个女仆往一个很脏的瓶子里灌墨水。女仆拿过墨水瓶,先控干净,再去灌,
灌得还很熟练利落,这说明平日多次灌过墨水。
假如她是阔佬的女仆,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就把女仆判给那识字的人。
判那个抢钱的案子。法官是把钱放到水里,
第二天清早看看水面上有没有油花。
因为打官司时,法官发现卖油人双手沾满了油污,如果钱是他的,
上面必然有油迹,经水一泡,就会有油花浮在水面。
可是泡了一夜,水面上一丝油迹也没有。
法官也就毫不犹豫地把钱判给卖布的人。
判断关于马的案子时,法官估计到两个人都可能人出那匹马来,
但他又想,即使都认出来,也能分真假。因为不光人能认识马,
马也能认识自己的主人。所以,当王子去马棚时,敏锐的法官发现,
那匹马看见王子,又桡蹄子又喷鼻子,显得很亲热的样子。
而当乞丐走近那匹马时,那马无动于衷,只冷冷漠漠地看着别处。
这样,法官就清楚地知道,这匹马的真正主人是王子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